北京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特大型城市
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(记者宗焕平苏会志)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过三次供水危机的北京市,由于去年降水量比常年大大减少,今年又面临新的供水危机。
来自北京市水利局的消息说,去年北京地区降水仅349.1毫米,不足常年的60%。降水量的减少,导致全市16座大中型水库比上年少来水8亿立方米,这个数字相当于北京城区居民1年多的生活、环境用水量;地下水同比减少13.26亿立方米。如果今年北京还是干旱少雨,北京用水紧张的日子可能会重现。
有关资料表明,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出现的三次供水危机,分别发生在60年代中期、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。第一次供水危机是靠开挖京密引水渠,引用密云水库的水度过的;第二次供水危机是通过过量开采地下水度过的;第三次供水危机是靠中央决策,密云水库只保北京供水,不再为天津、河北供水,同时全市开展计划用水、节约用水度过的。
水利专家介绍说,北京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特大型城市,目前仅靠水库多年的“积蓄”维持供水。部分河道常年断流,泉水基本枯竭,地下水与60年代相比,累计减少了59亿立方米。此外,号称“京城供水两兄弟”之一的官厅水库,目前由于严重污染,已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源,使得北京水资源更加紧缺。
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,北京的需水量将进一步增加。据水利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编制的《21世纪初北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》预测,2005年之前,北京每年需水量为50亿吨左右,全市缺水将达8亿吨到16亿吨;2010年需水量约为52亿吨至54亿吨,缺水将达12亿吨到20亿吨。
为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状况,北京市政府和水利部近日邀请27位专家,就2010年前北京水资源的保护、开发、利用等献计献策。
专家们经过研讨,开出许多“急诊药方”,其中包括:在“南水北调”引水到京之前,北京还需精打细算,以节水为主,开源、节流、保护并重;开展污水处理回用、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、雨洪水利用和地下水回灌等,并在上游地区制定节水灌溉、水资源保护、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、水土流失治理等措施;稳定密云水库,挽救官厅水库,力争到2010年,找回官厅水库水源地;加快水价改革,实行优水优价和定额供水、累进加价制度等。
清洗预膜剂有清洗和预膜的双重作用,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清洗速度快、清洗效果好、成膜速度快、成膜致密均匀,腐蚀率低等优点。清洗预膜剂是由具有螯合、清洗、分散、成膜等作用的药剂复合而成,清洗预膜剂具有清洗和预膜的双重作用,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清洗速度快、清洗效果好、成膜速度快、成膜致密均匀,腐蚀率低等优点。清洗预膜剂对各种水质的适应力强,不受水中的铁、铜等有害离子的干扰,适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清洗预膜,尤其是循环水系统的不停车清洗预膜。